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嵐山區聚焦“保健康、防重癥”工作目標,健全完善全區醫療救治體系,創新“123”工作機制(即建立一支團隊、保障兩個到位、做好三線診療),落實分級診療,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
具體工作中,該區建立一支全區重癥救治專家團隊,加強重癥人員的救治;人員培訓到位、藥品設施到位。配備一、二、三重癥醫護梯隊,組織全區醫護人員理論培訓和實踐輪訓,確??己撕细?,能獨立上崗。重癥床位、健康包發放、氧療設備、抗原藥品等配備到位,保證滿足醫療救治需求;建立區級重癥專家每日線上會診、每周線下巡診、對高危人群即時綠色轉診。確保新冠病毒陽性感染“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最大限度的降低重癥發病率,保障群眾就醫安全。
“像這樣的感染者不在少數,大家一定要密切觀察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減少重癥情況的發生!”
“對重癥患者要第一時間把握轉診指征,綠色通道一定要保障暢通,確保轉診及時、快捷!”
1月4日下午3時,由嵐山區衛健局、區人民醫院等組建的區級重癥救治專家團隊準時通過視頻連線,與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每日線上會診”。區級專家對各鄉鎮收治的新冠陽性感染者病情進行線上會診指導。
這是嵐山區聚焦“保健康、防重癥”目標,創新推行“123”工作機制而組建的一支醫療救治專家團隊,也是應對全區不同類型新冠患者病情的技術保障“先鋒隊”。
據統計,自2022年12月初以來,嵐山區新冠感染人數呈上升趨勢,且情況呈復雜化。目前,全區共設置發熱診室35間,其中區級醫療機構14間,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1間。同時3處民營醫療機構、193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也全面接診發熱患者。
另外,嵐山區還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團隊作用,提前完成全區78032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摸排,實行紅、黃、綠分類管理,劃分為重點、次重點和一般人群,有針對性提供健康咨詢、用藥指導、監測轉診等服務。
“目前一應藥品和防疫物資配備較為充足,周邊群眾的醫療需求能夠滿足?!痹诨⑸芥偽髋思掖逍l生室,工作人員正對就診老年人進行血氧檢測和吸氧服務。
據了解,為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嵐山區針對新冠患者救治,專程組織全區醫護人員開展理論培訓和實踐輪訓??己撕细窈螵毩⑸蠉?,確保每位醫護人員都能應對新冠患者病情,解決專門科室醫務人員短缺問題。并實行“梯隊式”上崗,確保醫護人員不因感染新冠而出現斷層、斷檔。
嵐山區衛生健康局局長谷翔鵬告訴記者,目前,全區重癥床位、氧療設備、抗原藥品配備齊全,醫療救治所需物資能夠滿足一個月滿負荷運轉,并正在積極調配更多醫療物資;重點人群“健康防疫包”實現全覆蓋,醫務人員和物資保障實現了兩個到位。
患者分布面廣、發熱診室應對能力不均等問題怎么破?為此,嵐山區創新實行“三線診療”。
依托重癥救治專家團隊,實行每日線上會診、每周兩次鄉鎮巡診。線上會診主要針各鄉鎮(街道)醫療機構收治的新冠患者病情進行集體分析和指導。對于線上難以指導到位的,有針對性的開展線下巡診,確?;颊卟∏榭煽睾图皶r轉診。
為讓不同類型患者能夠分級享受有針對性的救治,嵐山區各基層醫療機構實行首診,盡量在社區、鄉鎮完成救治。針對癥狀較輕的患者,盡量在社區內完成救治。針對癥狀較復雜的可以通過專家團隊線上會診、線下巡診等方式完善救治方案,并將基層醫療機構難以兜底的患者及時向上級醫療機構轉診,由此形成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科學合理就醫秩序。
為確保新冠病毒陽性感染“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最大程度提升重癥應對能力,嵐山區新配備一批120救護車,為重點人群就診開通綠色通道,確保重癥患者及時轉診。目前已配置救護車16輛,其中區人民醫院6輛,各鄉鎮街道10輛,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侯慶萍 通訊員 姚久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