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樹木林立、山水相依……放眼嵐山,生態之歌唱響在這片活力四射的大地上,映照出嵐山兒女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堅定決心。
2022年,嵐山生態環境分局緊緊圍繞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加快推進中央、省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著力強化各行業環保深度治理,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現如今嵐山,抬頭,是悅目藍。嵐山區在2021年全面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基礎上,2022年全區環境空氣PM10、O3改善率均居兩區兩縣第一。
俯身,是可及的碧水。國控潯河、繡針河均值均達到Ⅲ類標準,優良水體比例100%,縣級和“千噸萬人”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朗朗晴空、清清流水,民生之要、百姓之盼。
今日之嵐山為了讓天更藍,空氣更清新,發展更好,治理腳步從未停歇。
該區堅持精準治污,全面實施“智慧治氣”,重新組建區污染防治攻堅專班,建設大氣環境超級站、VOCs監測站,聘請第三方專家和技術團隊,通過激光雷達、走航車、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開展重點領域突出環境問題巡查整治,成立兩個駐廠幫扶組,對鋼鐵、化工、港口等11家重點企業開展駐廠幫扶,提升企業環境管理和綠色發展水平。嵐山區鋼鐵產業集群獲評全省10個、日照市唯一一個整體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
數據佐證努力:2022年,嵐山區優良天數比例為84.4%,同比增加4.9個百分點,優良天數同比增加了37天。PM2.5濃度32μg/m3,同比改善5.9%,臭氧改善率居全市第一,秸稈禁燒連續8年國家衛星遙感“零火點”。
今日之嵐山,以河流為脈,改善河水質、勾勒清泓環繞、藍綠交融的靈秀畫卷。
嵐山生態環境分局堅持源頭治理,推動水環境質量提升。2022年,全區217個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170個入海排污口在全市率先完成整治銷號任務,入海排污口銷號工作連續10次位列省“紅旗榜”。國控潯河、繡針河均值均達到Ⅲ類標準,繡針河提升一個水質類別,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省質量點龍王河較去年提升一個水質類別,縣級和“千噸萬人”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環境改善民生,藍天洋溢幸福,碧水蘊含美麗。
為守護這份藍天白云、碧水綠地,回應人們對生態品質追求,嵐山生態環境分局凝聚工作合力,強化環境執法監管,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和木材加工、烘干、貨場和橡塑企業等專項執法檢查,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企業環境執法力度。截至2022年底,累計辦結各類群眾信訪件656件,立案處罰26家,處罰金額347萬元。
一直以來,嵐山區堅信生態本身就是經濟,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綠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孕育出金山銀山。
為此,作為日照市重工業集聚區的嵐山區,將環保作為發展底線,以推動企業持續減排為著力點,確保環境監管提質增效,保障環境容量,厚植綠色發展底氣。
該區積極對上爭引資金,2022年共爭引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1900萬、省級專項資金868萬元,用于支持日照港油品碼頭有限公司等重點行業企業主要污染物深度治理工程項目,扎實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深挖減排潛力,為高質量發展騰出更多可替代總量指標。川子河(高興鎮段)生態修復與水質提升工程進入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項目儲備庫。
同時,嵐山區建立重點項目環保提前介入機制,引導企業選用國內先進成熟污染防治技術,指導開展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數據核算,科學高效為32家企業開展污染物總量審核確認,有效保障了重點項目落地實施。
2022年,嵐山生態文明建設步履鏗鏘,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綜合實力大幅躍升,1至11月份,嵐山區工業總產值2129.1億元,連年躋身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躍升中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第 63 位、中國工業百強區第91位,綠色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季平 通訊員 安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