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如許尋常見,山野疊翠入畫來。近日,記者走進莒縣桑園鎮,觀袁公河治理新貌、訪蘆家河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項目、聽麗青山民營水保項目發展歷程……品味和解碼該鎮生態之美。
“桑園鎮的好生態得益于多年來持續不斷的水土保持治理,全鎮基本實現了水土保持治理全覆蓋。尤其是近年來,上級水利部門就投入水土保持治理資金3300萬元?!痹撴偹菊鹃L葛均啟感受良多:“好生態帶來好‘錢景’,該鎮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起垂釣、采摘等鄉村休閑游?!?/p>
近年來,莒縣立足“大水?!庇^,整合資金、政策、產業等要素向水土保持治理聚焦,打響“總體戰”,全民奏響“綠色交響”,詮釋“兩山論”的莒縣擔當。6月3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到日照調研時,對莒縣沭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給予充分肯定。
翻開莒縣生態畫卷,“林水會戰”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5年全域聯動實施,推動莒縣水土保持規?;卫?。
透過一組數據,可清晰展現“林水會戰”的生態成色。5年來,全縣完成造林19.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6.6個百分點;投資42.44億元,新建改建水利水保工程1677處,完成12條河道的生態治理,建成25公里的沭河國家濕地公園,完成了155條門前河和132處汪塘的綜合治理;完成了10條小流域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平方公里,封禁治理31平方公里,全縣水土保持治理面積累計達1252.3平方公里。
在政府主導生態之變的同時,莒縣借力民營資本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步伐。制定出臺了工商資本參與水土保持治理的獎補辦法,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上山下鄉”,目前已建成天湖、丹鳳山、浮來青旅游度假區等5000畝以上水土保持大片25處,全縣民營水保項目發展至1500余家。
濃墨重彩繪就綠水青山,聚力強管添彩生態之莒。為精心守護好一方山水生態,莒縣還在強監管上發力,做好創新強管和借力促管兩篇文章。
——建立審批、水利、綜合執法“三方”信息共享機制,推動水土保持全過程監管。2016年以來,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339個,自主驗收報備185個,收繳水土保持補償費1700多萬元;查處違法違規生產建設項目307個,現場檢查500余次。
——借力河湖長制落實強監管。莒縣通過推行河湖長制“五化”(專業化管護、信息化督查、精準化考核、協同化治理、常態化培訓)模式,對全縣所有河湖實現上下游、左右岸的全流域監管。清理“散亂污”企業190家,拆除房屋324處、養殖棚14.9萬平方米,“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生態河湖在全縣次第呈現。(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管玉杰 通訊員 翟淑濤 王輝)